对他们而言,底薪等同于职业生涯的“阶级降级”。
球队的算盘早已改变。 与其用几百万赌一个状态下滑的老将,不如用底薪签年轻球员,更有活力、更听话、更能干脏活累活。
威少和西蒙斯的能力或许仍优于部分中产球员,但他们的打法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。
威少需要持球主导进攻,但需要他的球队只想要无球空切、防守和底角三分的拼图。
西蒙斯的投篮短板更是致命伤:生涯三分出手仅23次命中2球,罚球命中率常年低于60%。 对手只需放空他三米,就能摧毁球队进攻体系。
最扎心的比较来自横向参照。 西蒙斯看到当年被自己打爆的球员,或仅凭“潜力”标签的年轻人,拿着比自己高得多的合同。
威少不愿接受成为施罗德(曾是他的替补)的替补。
这种落差因NBA的薪资透明度而被放大。 每一份合同都是公开的标签,定义球员在联盟中的价值。
接受底薪,等于向全联盟承认“我不行了”,未来再想翻身难如登天。
杰夫·格林曾是典型案例。 因心脏病接受底薪后,无论后续表现多出色,他再未能获得超过底薪的合同。
九个赛季的总收入不及普通球星一年薪水。 这种“一旦底薪,终身底薪”的标签效应,让球星们望而却步。
025年新版劳资协议加剧了这一现象。 “第二土豪线”迫使球队精打细算。
雄鹿为避税裁掉利拉德,分摊1.13亿薪水;湖人放走卡鲁索和蒙克,连詹姆斯也降薪续约。
老将成为最大受害者:克莱·汤普森从4322万年薪跌至1587万,降幅2735万;洛瑞从2968万降至330万。
西蒙斯的经纪人已与他解约,这被视为职业团队“抽身”的信号。
尼克斯和凯尔特人虽表达兴趣,但均只愿提供底薪。
若继续拒绝,他可能面临无球可打,28岁,本该是巅峰期,却可能提前退役。
威少的处境稍好,但传闻下家仅剩国王。 球队需要的是第三后卫,而非战术核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