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之前的娱乐圈。

你别管人怎么样,起码人家专业能力还是在那里的。

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感慨,还是煤老板做投资人的时候好。

汪海林老师就曾经感叹过,煤老板除了想睡人,对剧本内容或者其他什么专业领域,一概不过问。

毕竟煤老板都知道,挖煤要交给专业的事情,自己瞎指挥,是要死人的。

如今互联网是主要投资人,大家都觉得自己能行,什么都懂,于是就对创作指手画脚。

我把这个观点截图发给了那个已经在卖壮阳药的前编剧,他表示这样的说法,对,也不对。

对的是,煤老板的确不指手画脚。

错的是,煤老板根本不在乎赚不赚钱。

煤老板们掏钱投资一部电影,根本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为了显得自己有文化。

电影再赚钱,能有挖煤赚钱么?

就像王校长买台法拉利,是为了开滴滴赚钱么?

赚钱,根本就不是煤老板的第一需求。

相反,他们追求的是不赚钱。

他们买的是一种,文化壮阳药。

2

壮阳药大亨继续讲他和煤老板打交道的故事。

大众一般都会认为煤老板投资北上广的房子,买全世界的古董和名画,还有投资一些电影,赞助一些文化活动是为了不让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是分散投资,降低风险。

其实根本不不是。

煤老板这么做的核心原因,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他有文化。

真的,仅此而已。

煤老板发家的时候,文化正井喷。

在煤老板的青年,一首情诗就能俘获少女的心。

后来命运给煤老板们开了个口子,胆大,敢干,不怕死,才让他们在那个时候靠着挖煤赚到了钱。

他们自己比谁都清楚,挖煤这个东西有技术含量,但挖煤不是重点。

最有技术含量的,是如何搞到允许挖煤的手续。

只有酒桌上的事情能谈拢,才有后面的开采。

不然的话,就算煤老板有挖穿月球的本事,也只能在老家种地。

那时候的挖煤,和现在的拆迁户差不多。

眼光不重要,命运的赏赐才是最重要的。

煤老板们根本不敬畏技术,也不崇拜技术工人,这些人在他们眼中是生产工具。

但是他们会崇拜文化人。

因为这是他们少年,青年时抹不去的痛。

就像牛老师忘不掉他第一个富老头一样。

3

纵然靠着挖煤早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,但是在那个时候,没文化,土豪,暴发户都是煤老板的代名词。

那个时候还没有人坐在宝马里哭这个概念,大家对资本的崇拜也没有多严重。

煤老板有钱,但是并不牛逼。

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读初中,你能买得起钻石做的篮球也没用,大家不在乎谁有钱。

而是在于谁篮球真的打的牛逼。

煤老板有钱并没有成为一种优势,反而成为了一种被人嘲笑的把柄,这是第一。

第二,煤老板们有了钱,也有了马仔和姑娘。

但是煤老板比谁都清楚,绕在自己身边的人,全是为了钱来的。

说白了,自己除了钱,一点人格魅力都没有。

煤老板虽然没啥文化,但也不是傻X。

他明知道周围的人都觊觎他的钱,他会愿意让对方来吸血吗?

不愿意。

不愿意咋办呢?

学文化?

但是很多煤老板汉语拼音都不会,让他们再从写诗开始学,太难了。

这个时候,花钱投资文化领域,那么自己也算是半个文化人了。

一部电影找过去,煤老板一看竟然才要500万,这不是一天就赚出来的钱么?

立刻追加了一周的投资,钱,随便花,文化一定要有。

请让我,感受知识。

和明星。

4

煤老板投电影不仅不在乎赚不赚钱,他甚至不希望赚钱。

首先你要搞清楚大部分煤老板的认知是什么?

他们的认知里,赚钱,等于没文化。

有文化的人都在搞那些不赚钱的事情呢。

那,投资了一部电影,竟然还他妈赚钱了。

这不是抽煤老板的脸么?

富二代买辆兰博基尼是希望装X的。

结果你告诉他做顺风车司机能赚点油费。

这不是不把富二代的需求当回事么。

跟煤老板接触的时候,这帮人不仅不要求赚钱,甚至会要求你别赚钱。

他们就想投资一个纯粹的,能去国际上拿奖的东西。

最好是投资一部奥斯卡,或者诺贝尔出来。

挖出人生的奖杯,可比挖出人生的煤对他们有吸引力多了。

这里你肯定会嘲笑,怎么会有人觉得电影有诺贝尔?

这就是你没见过煤老板,我见过。

所以就会出现一个特别魔幻的场景,导演想赚钱都想疯了,但是观众不给力,没有观影习惯,票房太少,赔的裤衩都不剩。

煤老板则是越赔越高兴,最好是一分别赚,存粹的冲击红毯就得了。

所以你知道为啥有段时间,电影全都是文艺片了吧?

就是不为了赚钱的。

5

同理,煤老板买北京上海的房子,也不是为了投资。

而是他们平时挖煤的地方都在山里,说出来不太有面子。

北京上海听起来就高大上了一些。

他们未必有多喜欢住在这些城市,但是这些城市的房产,的确会让他们离文化人的核心更进一步。

至少心理上更进一步。

你以为煤老板投资电影,投资房产,满足的是物质需求?

实际上他满足的是精神需求。

有些煤老板,精神追求到什么地步?

甚至连睡明星的念头都没有了。

我大吃一惊。

看到我怀疑的眼神。

壮阳药大亨继续说。

我给你保证真实,因为我卖壮阳药的。

为啥?

因为长成什么样的人都见过了。

带一个明星来吃饭,无非是因为有面子。

至于睡觉什么的,太麻烦了。

我卖壮阳药,销量最差的就是这帮煤老板。

他们一副玩不动了的样子,根本不感兴趣。

面子,才是煤老板的第一精神需求。

成为文化人一份子,是面子。

带着明星吃饭,是面子。

住在有文化底蕴的城市,是面子。

一车车煤早就让这帮人财务自由,他们毕生所追求的,就是面子。

财富,已经不重要了。

总之他们知道,只要矿不停产,钱就会源源不断的出来。

为什么花钱这么大方?

因为赚钱太容易了。

你跟煤老板谈钱,那才真的是你俗了。

6

可惜啊,可惜。

壮阳药大亨感叹。

互联网的老板则不一样了,我之所以后来干不下去这行,就是因为互联网老板实在是,太抠门了。

这样说也不太准确,准确说,互联网接管娱乐业之后,投资人根本不是老板,而是打工人。

这就有了本质区别。

煤老板,花的是自己的钱,投资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。

打工人,花的是老板的钱,投资的是大家都不感兴趣的事情。

煤老板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。

而打工人,花钱都需要层层手续。

先不说专业水平如何,压力其实都挺大的。

我自己作为编剧,这个项目不做了就不做了。

他这个项目做不好就失业了。

当赚钱成为投资的主要目的后,一切就变味了。

互联网时代的娱乐圈,三个主要特征,外行指导内行,花钱特别抠门,以及拍马屁。

为什么互联网从业者会对其他领域指手画脚?

因为互联网就是靠着对其他领域指手画脚才崛起的。

打车软件,聊天软件,订餐软件。

全是对另一个行业指手画脚后成功的案例。

所以互联网的基因,就是指手画脚。

你跟他说,我是专业的编剧,我写剧本一定好看。

他一看你的数据,反问你这东西哪里专业,根本不赚钱,好看有什么用?

他认为他才是对的,因为他掌握了流量的密码。

只要流量顶上,钱就一定能出现。

这是他过去的成功经验。

7

但是这些互联网投资人忽略了一个问题,他们指手画脚又成功的领域,全是“工具类”领域。

讲白了就是,那些领域的规则,是客观的,可以复刻的。

打车软件取代了招手叫车,这是进步,但内核没变。

订餐软件取代了电话外卖,这是进步,但内核没变。

所谓的进步,其实就是更方便了。

但是娱乐作品不是。

娱乐产品行不行,是很难被量化的。

这东西真的是不同人看同一个本子,会有完全不同的认知。

所以,并不是你把内容从电视弄到手机上,就可以逼着我看屎了。

就算这个过程变得方便了,你让我看屎,我依然难受。

就算你把数据拿出来,但是数据造假这么容易。

观众不爱看,就是不爱看。

当个人兴趣变成公司意识之后,投资的目的就从单纯的为了爽,变成了盈利。

从业快十年,就算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作品,也算是半个前辈。

结果不给钱就算了,还要pua你,说这是给你机会。

煤老板雇工人压榨是压榨了点,但是钱还是会有的。

互联网雇人一分钱不给,换个名字叫实习。

全称应该是,实际上是来学习的。

最魔幻的是和深圳一个互联网公司合作,当时公司年会,想要出一个二十分钟的小品。

不谈价格,只谈需求。

看了两遍大纲后竟然还要了一万块钱的押金。

因为他们认为自由编剧没组织没信用,容易写到一半跑路。

到时候项目完成不了,公司投入的成本没人来承担。

这个逻辑,极限不极限?

这也太极限操作了,向编剧要押金的公司,还是第一次见。

在互联网的逻辑里,人与人都只是工具。

翻开合同,全是乙方的职责,和甲方的指责。

义务什么的,不存在的。

所以,白嫖女明星反而是互联网时代才发生的事情。

煤老板还知道买卖买卖,有买有卖,好歹我要出钱。

互联网会认为,我这是给你机会,我不嫖你,你哪有出镜率啊。

将职场pua贯彻到底。

应该说,还是煤老板实在体面。

那帮子自以为有文化的【体面人】,心都脏。

呸。

8

煤老板们最可贵,是能意识到自己没文化的这个现实。

他们非常知道,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运气。

这是非常宝贵的素质,叫做【知道自己不行】。

但是互联网的投资人不会。

他们就像一只蠢鸡。

觉得太阳是被他们叫唤才出来的。

成本的无限压低,配合着指手画脚的外行领导内行,通常来说,为了钱,都能忍了。

出来卖,配合甲方是应该的。

但是一些明明没什么文化的企业,通常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企业文化的成功。

这就很难忍了。

傻X不可怕。

可怕的是傻X觉得自己有文化。

历年的年底的年会,都是企业撒钱的时候。

为了写一个企业微电影的剧本,十五分钟的故事里要塞进三十个价值观。

平均每三十秒就有刷新一次三观。

而且有些价值观彼此之间还有些冲突。

容易产生价值对冲。

价值对冲的结果就是,写出来的东西一坨屎。

9

看到壮阳药大亨气得不行。

我问他,你怀念煤老板么,他说表示怀念。

但并不想回去。

因为煤老板的时候,市场被垄断,少数人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。

虽然煤老板极其豪爽,但是想要见到这份豪爽建立在两个前提的基础上。

你得有能力见得到煤老板。

煤老板的钱好赚。

现实就是,当年的从业者见到煤老板的可能少之又少。

除了部分顶级从业者能赚到这份钱,大部分从业者毕业就失业,这辈子离电影最近的一次也就是在电影院。

学会写剧本之后啥用没有,找不到工作吃不起饭,考公务员专业还不对口。

反观互联网,没有诞生那么多不计成本的艺术品。

但是做艺术的人多了起来。

通俗小说也有了市场。

就如同现在,虽然经常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抱怨,做抖音做自媒体太low了。

但是我知道,当年连这个都没得做,像我,现在只能靠卖壮阳药维持生活。

靠解决别人的生理问题,来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。

自媒体虽然没那么高大上,但最起码他魔幻中带着希望。

至于哪个更好?

对打工人来说,能赚到钱,就是最好。

所以,你要来一颗壮阳药吗?

效果,真的好。